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京华时报:基层干部“污名化”需用实干化解
http://www.gdgwyw.com       2013-05-30      来源:京华时报
【字体: 】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关于基层干部形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他们形象被“低估了”,还有很多基层干部认为他们“被污名化”与网友苛责有关,这些都让他们有着强烈的无奈感和委屈感。


  与民众“密切接触”的基层干部如此委屈,值得重视。那么,这个群体遭遇“污名化”,真的是因为网友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吗?不可否认,在网络时代,在自媒体时代,有些网友发布基层相关信息,表达对基层干部的看法,会出现简单化、片面化或者夸大化。但是,网络本身也有自净功能,把基层官员“污名化”原因简单推给网络舆论不理性,有失公允。


  事实上,基层官员暴露出的太多问题,本身就严重恶化了官民关系,损害到基层干部的形象。尽管说,这种现象有时只是“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属于“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能由此就把更多基层干部也一棍子打死,但是,我们又绝不应该轻忽这种基层“问题干部”的负面影响,毕竟,对普通民众来说,那些被贪腐的每一分一笔都是民生之重,那些被损害的每一种权利都事关公民尊严。也就是说,这个群体“污名化”,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自污”。


  看待基层干部“污名化”现象,不能只是去打捞基层干部的委屈之声,毕竟,相对于他们这种无奈与委屈,那些遭遇基层权力侮辱和损害的声音,可能处于更加沉默的境地。如果说要反思这种“污名化”,最重要的指向也不应该是社会舆论的误读,我以为,一方面需要权力自省,另一方面,则应该反思为什么基层权力生态会出现如此情况。


  依照当前的权力体系格局,基层政府是上级权力和地方民众之间的“夹心层”。一些基层官员在落实上级政策的时候,面临着行政高压,但是,很多基层问题,又没有一种制度性解决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基层干部在对待民众的时候,就很容易偏离民主轨道与法治框架。当前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机制,也会驱使部分基层干部忽视民众感受和诉求。


  要想使基层干部免于“污名化”,重塑基层干部形象,就必须对基层干部的“官德”进行重建。对基层干部来说,比委屈抱怨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树立起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面对基层权力的尴尬处境,当前必须寻求实现基层善治的突破口,把基层权力真正摁在民主与法治的“笼子里”,这才是让基层干部免于“污名化”的根本路径。


  当前必须寻求实现基层善治的突破口,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众的权利,把基层权力真正摁在民主与法治的“笼子里”,这才是让基层干部免于“污名化”的根本路径。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