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常考类型,很多考生凭借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排除两个错误选项,而在剩下两个都具有削弱或加强力度的选项中纠结许久,最后往往选择了错误项,其实,这就是力度比较原则没有融会贯通的体现,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本质大于现象的原则。所谓本质是指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选项,现象则是只阐述表面现象的选项,简单来说,讲道理的选项比单纯摆事实更优,问题是,哪些摆事实的行为算现象类选项呢?
一、类比型
题干讨论一个事物x,选项用另一个事物y与其类比,试图用两者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来证明y事物上成立的情况在x事物上也一定成立。事实上,x事物与y事物既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那么必定存在不同的地方,两者未必有可比性,因此,从类比的角度出发的选项力度比较弱。例如:川剧的“变脸”绝活令人惊叹,但是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川剧没有与时俱进,其影响力日渐减弱,因此,川剧应另辟蹊径,走向世界。有个选项说“国粹”京剧正是做到了走出国门才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正是一个类比型的选项,以京剧的成功来论证川剧这样做也能成功,但是这个选项并没有做到就事论事,不能证明川剧是否具备走出国门的条件,是否结果能成功。
【例】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答案】A。解析:题干的结论是喝酒与多种癌症发生风险正相关。A项,说明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可以致癌的,解释了题干中所说“酒精无致癌能力,但是饮酒的人中患癌症的几率高”,可加强;B项,以东欧的人和甜性烈酒作为例子,说明喝酒与食管癌发病有关,但是B东欧地区和食管癌都只是个例,属于量小的选项,力度有限;C选项,将烟草与酒精作类比,但是两者是否有可比性不明确,这是一个现象类选项中的类比型;D选项的话题是“烟酒”,而题干话题仅仅是酒精,话题不一致,不知道消化道癌是否由酒精造成,可排除。故本题的答案是A。
二、枚举型
当题干是通过对部分的调查或实验推导出一个整体性的结论,选项通过阐述现象增加样本的方式来进行加强,力度比较弱。例如:通过对广州地区初中生的调查发现,近视的学生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既有喜欢玩游戏的也有不喜欢的,既有喜欢看书的也有不喜欢看书的,既有喜欢看电视的也有不喜欢的,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很少去光线明亮的户外,因此,是光线不够明亮导致人们近视。有个选项说华东地区的中学生调查结果与其一致,这正是一个枚举型的选项,题干前提是广州的初中生的情况,而结论是人们的情况,这个选项补充了华东地区的中学生情况,使得样本容量更大,说服力加强,但是没有能够指出近视与光线本质上有什么联系,因此,这样的选项力度较弱。
【例】研究人员对3.7万名年龄在49岁至75岁的瑞典男性研究10年,记录研究对象巧克 力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并了解调查对象的体重、饮食习惯、是否吸烟、是否患高血压等信息。研究显示。爱吃巧克力男性的中风率比其他男性低17%。因此,常吃巧克力能降低中风几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研究中喜欢吃巧克力的人可能本身就比不吃巧克力的人健康
B.该研究团队曾对3.3万瑞典女性做过相似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C.巧克力中含有类黄酮,它有抗氧化作用,对血压、胆固醇和血管功能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D.常吃巧克力会摄人大量糖、脂肪和热量,可能引起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
【答案】C。解析:A选项说明爱吃巧克力的男性中风率低是因为本身健康,可削弱,排除;B选项以瑞典女性同样如此的情况来加强,这是一个现象类选项中的枚举型,但是B选项并没有指出巧克力和中风的本质联系,而且瑞典女性加上49岁到75岁的瑞典男性并不等于所有人,所以该选项力度较弱;C选项解释了巧克力降低中风率的本质原因,加强力度较强;D选项与中风无关,可排除。故本题选择C。
三、共存型
当题干在探讨两个事物是否有关系时,一个选项给出两个事物共存的情况来证明加强两者的关系,只阐述共存而不解释内在来联系,这样的选项就是共存类选项。例如: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海洋酸化。一个选项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加强,而这与海洋酸化的时间高度一致。这个选项并没有指出人类活动为何导致海洋酸化,两件事时间上重合未必意味着有因果关系,因此,这是一个力度比较弱的选项。
【例】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侯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侯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答案】B。解析:题干的结论是9世纪的气候变化导致玛雅文明消亡。A选项的建造活动与文明消亡无关,可排除;B选项从本质上解释了气候变化导致文明消亡的原因,可加强;C选项只是指出两者的时间重合,并不意味着两者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现象类选项中的共存型,加强力度非常弱;D选项的建造活动与题干话题无关,可排除。故本题选择B。
以上是现象类选项的三种呈现方式,希望考生在做题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辨别,通过大量练习题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本质大于现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