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工人阶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石油工人王进喜、鞍钢劳模孟泰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引以为豪的时代英雄;如今的中国工人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一方面给中国制造贴上了光亮的标签,另一方面让我们感到新时代的工人身上仍然闪耀着中国精神的光芒,为我们这个社会创造着无限的财富。
但是,现实社会中,新时代的新工人面临诸多困境。身在城市却找不到归依,工作环境如牢狱一般,许多人平频繁跳槽,他们被看作是一群缺乏劳动技术的廉价劳动力,社会上对工人的理解带有一丝丝令人不安的贬义。劳动力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只有着力实现工人的需求,充分发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才能促进工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发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需要加大对工人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安身立命的本领。技术性工人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新型企业用工的一种方向。中国新时代工人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时代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是流水线上的代名词,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因此,要加大对工人的培训力度,建设优秀的职业培训院校,让每一个工人都掌握过硬的技术,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生存空间,更可以让他们成为社会高端人才,摆脱廉价劳动力的名号。
发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需要提升工人的社会地位,形成全社会对工人的职业认同。“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而这个称号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中国工人的辛苦和换水换来的。政府要充分利用媒体社会上大力宣传工人的突出贡献,肯定他们的能力。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中国工人的付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成绩,尊重他们的地位,和他们共同成长进步。
发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需要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和创新激励体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宝钢模式告诉我们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工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是丰富的,对于生产的理解甚至超过一些专家。企业作为实际管理者,也应该在本身的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口,应建立相关激励制度,把工人这些生产经验或者是建议收集起来作为改进方向,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工人的荣誉感和企业归属感,对企业稳定发展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工人不仅要安身立命,在城市里稳定的生存下去,也应得到时代的认同和社会的尊重,更应该在有理想的时候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才可以更大的激发工人的潜力,以促进中国工业化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