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爆炸、公交纵火、商场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人、地铁内持裁纸刀片划伤他人……当事人以极端暴力方式不惜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来宣泄个人内心的不满,让整个社会充满戾气,使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标准表述
建设社会良好心态的意义
这些极端的个案,是社会戾气的充分暴露和具体体现。尽管牵扯着各种说得清说不清的原因、背景、甚至更复杂的情况,因如此琐事而以极端的方式剥夺他人生命,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与鲁莽。就其社会危害、恶劣影响、严重后果而言,已经突破了法律底线,触碰了公众最为脆弱的神经,严重冲击了社会正常运转的秩序,也严重踩上了违法犯罪的红线。
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需要有理性思考精神的社会公民,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极端与暴力,从来都不是受到认可、值得鼓励的解决问题方式。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诉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对于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极端暴力行为,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并予以谴责,向社会宣泄戾气并触犯法律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三、树立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举措
第一,需要法律重拳出击,亮出利剑,横扫戾气,惩恶扬善。
一方面,要依法惩治极端暴力犯罪,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大个案的警示教育作用,通过个案剖析,向人们宣示法律的权威、规则的力量、理性的重要,引导人们树立法治思维、责任意识,进而崇尚法律、尊重规则。
第二,需要弘扬友善文明、理性宽容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个体内心的负面因子对戾气的生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利作用。文明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理性宽容是实现社会安定性与和谐度的重要支撑和应有之义。故此,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按照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不断检视并矫正自身行为,反思自己是否尽到职责、是否宽以待人、是否理性包容,避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努力把控好自身的脾气和情绪,克制容忍,否则,小不忍必将铸大错。
第三,需要畅通法律救济渠道,给不满情绪制造合理出口。
要切实保障每个人所享有的复议、诉讼、监督等法律权利,确保每个人的不满都有人倾听、有人处理。相关政府部门应切实负起法律责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检视监控社会的不满情绪,认真对待群众不满,努力疏解负面情绪,发挥好戾气“减压阀”的作用,让冤屈者的诉求得以伸张,权益得以维护。
总之,唯有践行法治,方能从源头上化解戾气。
践行法治,才能普遍树立对社会的底线责任。践行法治才能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是对社会最起码的责任。践行法治,才能真正树立对法治的敬畏信仰。道虽通不行不至,遵纪守法的道理人人都会讲,但要从内心深处驱散戾气、克己守法,则定须身体力行、感同深受才能获得。
四、文章素材
1.标题示例
治“社会戾气病”需开“复方药”
化戾气为祥和需要更多宽容和理解
2.开头示例
当今社会,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对立情绪漫延,基层政府不能光围着矛盾转,而应拿出勇气和智慧,引导每个人回归到人的良知和道德上来,让社会呈现出堂堂的正义之气。要树社会正义的蔚然之风,则需要社会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3.结尾示例
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刚性的法律的规范、调整。尤其是对旁逸斜出的社会戾气,法律必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自己独具的威严如高悬的利剑般横扫社会戾气,还社会以和谐、健康。我们同情弱者,但是,我们更需要服从法律。否则,离开了法律的约束,社会必将陷于无序,后果真的更严重、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