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但期待即将出台的方案能够产生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也是不现实的。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坚决支持的,即使改革再艰难,也要继续下去。
酝酿8年之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有了时间表。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谈到第四季度各项工作时提出,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日前,多位专家均证实,收入分配总体方案目前已完成起草并上报国务院,预计将于12月份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改革,其涉及的区域广、范围大、阶层多、阻力大、利益复杂,注定这是一个长期博弈、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其每一点改革进步都值得鼓与呼。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改革使命。3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打破了权力主导下的大锅饭式公平,满足了公众对于富足生活的追求,推动了国家财富的蛋糕越做越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蛋糕的分配还存在不公平的地方,比如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一直身处“高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大等。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今天的改革必须指向这些不公平的现象,必须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上下功夫。只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繁荣与和谐。
2001年国家提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04年起开始正式酝酿改革方案,虽多次上报方案、多次难产,但早已明确了“提低、控高、扩中”的改革思路。其中,改革最困难、阻力也最大的就是“控高”,它是“提低”和“扩中”的前提,如果“控不了高”,收入分配改革终将沦为一场空谈。“控高”的关键就是调节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而垄断行业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早已羽翼丰满,渐成阻碍收入分配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从这个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必须要有向垄断行业开刀的决心。应尽快打破垄断,让民间资本进入到可以开放的领域,加大对垄断行业占有国有资源的相关税收征收,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比例,从源头上调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来源。
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政府既是财富蛋糕的分配者,同时也是这块蛋糕的分享者。而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财政收入比重却不断上升,所以政府也是收入分配改革不容回避的对象之一。要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就需要政府部门切出一块蛋糕来让渡,这样的让渡可以通过税费减免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来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不同阶层之间的“相对剥夺感”,这是最基本的公平正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11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中低端,这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阶段的新起点,也可能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要避免后者的出现,就必须解决不同群体持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将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唯有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改变目前“穷人想消费没有钱,富人有钱却不消费”的局面,才能让内需消费领域真正成为宏观经济长期发展的增长点,才有可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多项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不单单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也关乎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