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湛江创新制度化,手握权力者任何自请监督、“自找麻烦”举措,都值得鼓励
9月19日,广东省湛江市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向市委述职述廉会议,9位县(市、区)委书记依次上台述职述廉。湛江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纪委委员现场进行书面评议,当场打分并公布测评结果。这次县级“一把手”述职述廉,通过湛江电视台、大粤网、腾讯微博等媒体同步直播。除继续保留现场提问环节外,还增加了和微博网友的实时互动。
据了解,湛江县区市“一把手”述职述廉活动,自2006年以来,每两年一次,至今已搞了四次,每次都有新变化:第一次,老百姓从第二天的新闻里知道述职了;第二次,开始网络和电视同步直播,市民和网友可以提问、“拍砖”;第三次,除了同步看、同步拍,三个月后,还看到了整改情况;这一次,则增加了微博直播和同步点评,一些问题,当场就可以得到回应。
“一把手”述职述廉,以往经常只在内部会议上进行,发言内容以摆成绩和自我表扬为主,再象征性地讲点缺点和不足,然后打分评比,表彰发奖。这样的会议,按部就班,开得一团和气,但实际作用有限。把述职述廉放到电视和网上直播,“听众”和“评委”的队伍一下子扩大了,当地民众和广大网民都可以围观、点评、拍砖,有助于提升述职述廉的可看性和“技术含量”。
在直播的镜头下,发言者讲什么,首先就要掂量一下,那些常见的空话、大话、套话,可能无法引起公众的兴趣,也没那么容易过关;有了提问和互动环节,发言者就要直面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甚至一些“很敏感”的话题。此次述职述廉前一周,每位发言者的述职述廉报告都被晒上网,吸引了数万条微博留言,从乡镇道路破旧,到公职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都在“一把手”的现场发言中得到回应。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湛江市原本有10位县级一把手要参加述职述廉,但一位区委书记由于严重违纪违法,不久前刚被“双开”,导致这次述职者还剩下9位。这个有点尴尬的问题,被现场提问的市纪委委员抛给了参加述职的另一位区委书记,请他就此说明“一把手”应该如何接受监督——没有比这更生动的廉政教育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述职述廉,直观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和正确的权力伦理,让“一把手”们真正感受到应该对谁负责,从而更习惯被监督。而把权力置于阳光和监督下,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一些见证了湛江述职述廉活动的当地人说,那位落马的“一把手”,刚从其他职位上来不久,没参加过述职述廉,凡是被直播过的领导干部,还没有发现贪污腐败的。这当然是一句戏言,但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面公众和网友的“拍砖”,公权力习惯在人民监督下工作,贪腐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让原本作用有限的内部监督形式,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变成了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的新渠道。刚开始时,其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甚至可能被说成“作秀”。但这没关系,手握权力者任何自请监督、“自找麻烦”举措,都值得鼓励。创新是可贵的,能坚持下来并不断完善,就更加可贵。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固定下来就成了制度。
当然,湛江的做法,仍有可以继续完善之处。比如,经过上网一晒,一把手们的述职述廉报告还显得笼统和枯燥,需要进一步改进文风,用便于公众接受的语言实现更好沟通。针对网友普遍关心的“如何说了不白说”,“众声喧哗到底听谁的”等问题,还要建立完善反馈和问责机制;此外,公开述职述廉所引入的公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还要和纪委、检察、审计等制度化监督力量结合起来,与人大、政协等民意机构的监督职能形成合力。下一步,不妨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社会组织的代表一起坐上评委席,代表人民给参加述职述廉的领导干部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