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社部公开表态推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趋势”之后,一场关于养老问题的大讨论便在各个言论空间生发开来。在中国加速奔入“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关于养老的焦虑从未断绝。根据国新办6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将达3.57亿人;与此同时,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可能将达到18.3万亿元……
谈养老“人人自危”? 商业养老保险受热捧
“弹性延迟退休”的说法,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晰地意识到,退休养老这件事,今后还得多靠个人自身的资金储备。时不我待,提前为自己规划一份商业养老保障计划,至关重要。
个人建立养老储备金刻不容缓
社保只管温饱、只够“喝粥”,养儿未必能防老,相反还可能要来“啃老”。这些观点并非危言耸听。实际上,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收不抵支的现状,决定了社保养老只能满足退休者较低水平的养老需求。
同时,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后,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而且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8-4-2-1”或“6-4-2-1”家庭也逐步出现。而从经济角度看,如今年轻人自身的工作、生活压力也都比较大,物价高、房价高,很多年轻人成年之后,不仅无法“补贴”父母,大多数还可能需要父母赞助购房首付款、结婚费用等。
保险专家指出,对于大众而言,未来的养老压力可谓巨大。如何提前做好计划和规划,为自己的养老筹备足够的资金,是目前尚未步入老年的人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业内一份调查统计,以目前的水平看,一个老年人想要退休后基本生活无忧至少需要110万元以上,而想要比较舒适地养老则至少需要250万元。而且,由于生存期限较长,女性所需准备的养老金至少要提高20%至30%以上。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个数字每年都会水涨船高。
按照保险理财专家的说法,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
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
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等,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
由于中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没有购买企业年金,因此个人储备专项养老金便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年金险助力养老
那么,个人具体如何来规划养老储备资金?“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谓是最形象的比喻。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综合各种理财工具的优点,既能为日常生活留出现金流,又能保证中长期有一个不错的收益,可以有效地化解养老压力。
在各种养老理财工具中,保险对于养老而言又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个完整的养老理财组合中,保险毫无疑问是坚实的基础,犹如一块“压仓石”。
当然,在准备将商业保险作为将来养老资金来源之一后,就是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在低利率时代购买养老(年金)险这样一种长期储蓄险种,保险理财专家建议选择有分红功能的年金产品为佳。除了享受这类产品本身内含的固定收益率部分的利益,一旦将来市场利率上升后,投保人还能够通过分红收益,抵消一定的通胀影响。
比如,海康人寿近日推出的“乐无忧”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一款典型的年金保险。它不仅规定了保证领取的确定年龄段,而且可以终身领取,实现“活多久,领多久”,让高龄老人可以放心安享晚年生活。
同时,这类保险每年也会分配现金红利,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通胀对财富的侵蚀。同时,这款产品自保单生效后的首个保单周年日开始,每年都可给付“生存保险金”,也可以进行保单借款,为投保者应急。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而获得的养老金只是全部养老规划的重要一环,市场上还有其他工具也可以用于养老储备。为此,在选择保险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目前的收入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日常开销、未来生活预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专家建议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补充养老金占未来所有养老费用的20%至4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