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广东公务员考试网(www.gdgwyw.com)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培育科学文明饮食习惯,拒食野味!”。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热点概况】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抓紧全面梳理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统筹开展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各方观点】
@正义网: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以及法律禁令的落实效果,既关乎野生动物的生态发展权益,也关乎人类的健康发展权益,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部分,理当成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的当务之急。
@工人日报:法律之上还有道德。我们用数千年的时间完成了文明的进化,不应该放纵自己轻易退回蛮荒时代。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不仅应成为法律规定,而且应成为道德自觉,因为这关乎人类文明的安全与体面。
@新华网:“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不仅是抗疫时期的社会共识,也应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条。疫情终会过去,绝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光明日报:敬畏自然,改变生活陋习,就是要回归自律、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人们不贪恋“口腹之欲”,不接触、食用野味制品,就可以从源头大大减少此类疫病的发生概率。
【深度分析】
(一)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不改的原因:
1.一些人盲目迷信野生动物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不乏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
2.传统饮食文化中有“猎奇”的陋习,把吃野味当做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
3.食客缺席法律问责。在以往的法律实践中,无论刑法还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都侧重于打击非法捕杀,而缺少针对食客的具体罚则。
4.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利润高、违法成本低,存在较大灰色利益空间,一些人为牟利不惜铤而走险。
5.法制不完善、执法不严格、监管乏力。
(二)在现有修法或出台相关决定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努力:
1.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禁食野生动物名录,并对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相关情况变化调整更新补充禁食名录。
2.各监管部门要时刻绷紧履职尽责的弦,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严格执法,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形成常态机制,保证监管的宽度和深度。
3.国家立法必须关注相应的配套工作。促进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产业、人员转方向。
4.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引导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要有针对性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对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
5.构建起健康的饮食文化习惯。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倡导“减盐、减油、减糖”“不吃野生动物”等理念,控制慢性病和传染病等危险因素,解决好“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
6.消费者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卫生意识,摒弃猎奇、尝鲜心理,主动抵制、远离各类野味,为禁食野生动物奉献一份责任。
【参考文章】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今后,我国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违法者将受到重罚。
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给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带来极大风险。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17年前,一场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专家最终认定果子狸为病毒宿主。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专家高度怀疑与野生动物有关。既然滥食野生动物教训沉痛,为何还有人陋习不改?有人把吃野生动物视为“有面子”,不仅自己吃,还将其当作珍稀礼物送人。有人对于各种野味充满好奇,即便明知有风险,也要拼死“尝尝鲜”。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大都和动物有关。统计发现,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加之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动,使得流行病暴发的概率大大增加。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敬畏和尊重自然,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面对大自然,心中有一种敬畏感。在中国人的眼里,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和谐共生的。《淮南子》云:“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这就是告诉人们,捕鱼狩猎,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毫无节制、无度索取。千百年来,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驯养了很多家禽家畜如鸡鸭牛羊等,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饮食需求。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生物链的一环,环环相扣。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野生动物绝不是人类的食物,而是人类的伙伴。如果人类跨越界限,肆无忌惮地捕食野生动物,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必然导致巨大的灾难。
倡导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迫在眉睫。人类的食物来源于大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与滋养。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饮食混乱问题非常突出,“吃出来的病”日益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呈井喷趋势。因此,亟须将饮食纳入法治轨道,倡导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自2005年7月起,日本实施《食育基本法》。所谓食育,就是关于饮食的教育。该法提出,食育乃生存之本,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日本以家庭、学校等为单位,将食育作为一项国民运动普及推广,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食育计划的推行。另外,日本还设立了“食育月”和“食育日”,以此增进国民身心健康。在日本的学校里,午餐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而是与饮食观念、营养知识、饮食卫生、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食育”内容联系在一起。学校通过“吃”这个每天必做的事情,让孩子们把每一顿饭吃得有滋有味,从而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增加对本国饮食文化的认同感。
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的饮食。希望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培育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人人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餐桌文化,更好地享受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