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对许多人来说,职业,仅仅变成谋生的手段,其所承载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慢慢消失。谁把职业荣誉感弄丢了?在蓝领阶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具有高学历的知识阶层对自己的职业同样“妄自菲薄”。网络论坛里,记者称自己“新闻屌丝”、教师称自己“全职保姆”、司机调侃自己是“私人家丁”…… 失落的职业荣誉感,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分析】
是什么让我们的职业荣誉感渐行渐远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现象,分配制度不均衡,趋利的价值导向、舆论导向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职业荣誉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的、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形成。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对职业的忠诚度自然会下降。具体有:
一、职业荣誉感的缺失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制度体系不健全的因素。我国在许多工种的的培训、考核、认证等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二、社会分配制度不均衡、趋利的价值导向、舆论导向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职业荣誉感。各种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确存在着落差,有些是正常差距,有些则是由于体制、机制因素所造成的,导致社会心态的不平衡。
因此,要还劳动以尊严,需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要从制度体系上加以保障,让人们能够通过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职业地位上升,从而得到相应的尊重。这需要我国不断完善用工制度,形成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让农民工“体面劳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考核和认证等。
二、通过深化改革,如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增加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同时为培育爱岗敬业人才提供机制、制度保障,让实干者得实惠,让苦干者吃香,让老实人不吃亏。
三、在价值导向、舆论导向方面也要积极引导。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和教育,大力宣扬和赞颂职业道德模范,奖励那些不同岗位具有强烈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的优秀人才,以此让更多的人在感佩荣誉的同时,感悟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更多面试指导可点击2016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面试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