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对行业协会的乱象进行严肃整顿,也要思考如何健康培育社会组织,进而给行政行为确定边界,为社会组织发展留足空间
近日,一些企业人士向媒体反映,一些打着“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名号的工作人员正在敛财办会、“叫卖”副会长职位。而此前几天,作为“中华脊梁”颁奖活动主办方的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刚刚接受了民政部的行政处罚。
在近期的“协会风波”中,折戟沉沙的不仅有老牌协会,也有未经注册的草根协会,二者在忽悠敛财、失范失位方面并无二致,以至于一些民间段子编排这些协会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话虽有夸大和片面之成分,但也表明,新老问题交织、不同矛盾迭出,一些行业协会的违规之举,已经严重危害到公共利益。
【热点指导】
然而,此轮“协会风波”,以及此前强制入会、摊派会费的“协会骚扰”现象,以及制造“涨价联盟”等行为,莫不在提醒:行业协会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步伐。行业改革可以从协会自身的完善、各部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思路点拨】
一方面,行业协会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弄清楚“我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基本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反思行业协会“养老院、小金库、二政府”错位背后的官僚化痼疾,正视“严审批、宽监管”带来的监管真空问题,推动协会走出“非典型腐败”误区,进而使协会能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按照“十二五”规划“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对协会乱象严肃整顿,给行政行为确定边界,为社会组织发展留足空间,使其真正发挥好社会细胞的活动力、经济发展的调适力、公共服务的辅助力以及社会矛盾的消化力,无疑,这些社会组织就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